发现真实的耶稣(1/6):《马可福音》、《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
- 由 I.多米尔
- 发布时间 05 Nov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05 Jan 2015
- 打印: 226
- 查看: 40,771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许多《圣经》学者们注意到,各福音书所述和耶稣之教诲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在细节上,却也存在着不少矛盾之处。
在过去的三百年里,基督教世界曾集集体智力,拨专项经费来研究各福音书为何如此相似却又为何如此不同?研究发现,马太和路加在写他们的福音书时,均有参考或抄袭《马可福音》(当然,他们也有采用其他的资料来源),以共同分享所谓的“Q”[1] 材料。
这种同源假说由此被视为解决“共观福音书”[2] 问题的基础。它因此占据了当代《新约》研究的主要地位。
新教福音派学者F.F.布鲁斯写道:
“通过对它们的比较研究,我认为,《马可福音》就是《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的来源……”[3]
《马可福音》成书于公元65年至70年之间。无论是保守派还是持怀疑态度者,都一致认为马可正是在这一时期写成福音的,这在很多《新约》的前言中均有提及。
F. F.布鲁斯在证实这一日期时写道:
“马克写他的福音书,可能是为了预备基督徒,因为在公元64年7月罗马城失火,尼禄王嫁祸于基督徒,不少基督徒殉教。”[4]
研究这些福音书时,就会很清楚地发现,马可的福音书在文体、神学和用语方面显得更原始。更重要的是,在《马可福音》中,人耶稣比后来的福音书更为明显。学者们认为在《马可福音》中,对于耶稣的描写更具历史意义,更为真实。
在《马可福音》中,有许多章节记述,耶稣仅仅是一个人。这样的段落后来成为信仰薄弱者的绊脚石,成为进步思潮的阻碍,因此被后来的福音书所略去。
当一个人细阅《马可福音》和《马太福音》中关于耶稣的传述时,就会很快意识到,后者已经更改了前者关于基督是人的记录。耶稣的无力、孱弱、为人的段落被马太省略,而用更完美的基督论代替。
当然,并没有改变基督的所有特征。事实的不准确、文法的错误及其它小的错误也同样在《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中被省略。《马太福音》作为《马可福音》的修订本,往往以叙事开始,但更近的研究发现,它不但在许多方面相近,完全是《马可福音》的再续。
随着时间的流逝,基督论从早期的福音书到后来的福音书中都明显改变。其发展由少增多。随着崇敬之情的增加,耶稣的地位也随之上升。
布鲁斯·麦资基在《新约》经文的评述中写道:
“《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废止了或者说减少了《马可福音》中关于耶稣悲痛、愤怒、惊愕,以及单恋等情感;还省略了马可所陈述的耶稣的朋友,他就在他们身边……。”
他进一步解释道:
“后来的福音书所省略的,或许是在暗示耶稣不可能实现他的意愿……同时省略耶稣的提问,或许暗示了他的无知。”[5]
麦资基进一步例举了《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删减了《马可福音》的叙述,或许使耶稣的尊严减小,而用更诱人的有关耶稣的插图和权威替代。
在《马可福音》中,在关于无花果树的故事中,门徒没有注意到树的枯萎,直到天明。而在《马太福音》中,这个故事似乎不是那么的引人注意和令人信服。因此,在他的叙述中,树枯干了,门徒表示震惊与惊愕。
马太和路加固执地改变耶稣的言辞。他们想借耶稣的言辞要人们去相信,“反映了对后期神学的认识超过了对《马可福音》的了解。”(麦资基,第83页)
似乎很清楚,在前福音和后福音期间,福音传统传播阶段,以原有的资料为模型,后经过滤和更改,直接导致基督论的原罪。
这里强调的不是福音传道者的不同,而仅仅要强调的是,经过多次事件,后来的福音书作者们都出来以他们各自的方式修改和更改早期的版本。
因此,如果我们想要接近福音书中历史上的耶稣,这则是对比各福音书中的故事的一个很好的开始,并以此来识别其原有的故事究竟在什么地方被篡改了。
发现真实的耶稣(2/6):《约翰福音》
- 由 I.多米尔
- 发布时间 05 Nov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05 Nov 2012
- 打印: 223
- 查看: 30,729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起初,每一个福音书被写成后只是在社会中独立流传。《马可福音》可能在罗马写成,《马太福音》成书于安提阿,《路加福音》在凯撒利亚,《约翰福音》在以弗所。但是没有一个福音书的作者亲历过耶稣的生活,即便他们知道,也是微乎其微。
既然福音书都被收集在《圣经》里,那么它们都可以一起来研究。然而,今天大部分的读者常常都会忘记或忽略《马可福音》中的内容,《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对《马可福音》做了“改进”,而《约翰福音》似乎改动更多。
当我们将注意力转到《约翰福音》,即最后被书写的一部福音书时,对马可在他的福音书中夸大耶稣,将其描述成非同寻常的人就不觉奇怪了,因为《约翰福音》把耶稣描述成一个非常强大的人,一个介乎神与人的实体。他是“道”,神的道,藉着祂,神创造了一切。他不再只是一位先知和神的使者,而是神的独子!
尽管任何福音书都没有教诲耶稣是神,但从一些记述中我们发现,第四部福音书将耶稣置于人类之上的地位,致使许多读者认为,这足够证明之后的基督教徒所声称的耶稣的神性。
例如,在《约翰福音》中他是“一个”,如下记述:
·“神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他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约翰福音》3:16)
·“太初有道,道与神同在,道就是神。”(《约翰福音》1:1)
·“我与父原为一。”(《约翰福音》10:30)
·“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约翰福音》14:8-9)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翰福音》14:6)
·“……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约翰福音》8:58)
另一个惊人的事实是,在早期的福音书中,有人看见耶稣传讲“神的国”,在《约翰福音》中,以耶稣自己的口吻传讲。
在《马可福音》中,“国”一词以耶稣的口吻出现过18次,而在《约翰福音》中急剧降低到5次。此外,在《马可福音》中,耶稣以“我”自称共有9次,而在《约翰福音》中多达118次!
当我们阅读早期的福音书时,给人留下的印象是,“神的国”是耶稣的主要传道和教诲,而在约翰的福音书中,很少听到耶稣布道“神的国”。他的福音书中耶稣总是以自称的方式给人留下深刻的、骇人听闻的印象。
·“我就是生命的粮。”(《约翰福音》6:35)
·“我是世上的光。”(《约翰福音》8:12)
·“我就是羊的门。”(《约翰福音》10:7)
·“我是好牧人。”(《约翰福音》10:11)
·“复活在我,生命也在我。”(《约翰福音》11:25)
·“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翰福音》14:6)
·“我是真葡萄树。”(《约翰福音》15:1)
这不奇怪,福音书的布道者和基督教护教论者,当被问及有关耶稣的神性的经文证据时,很快就会转向约翰的福音书,因为上述强有力的自我见证在其它任何福音书中都不会找到。当然,如果这些话或多或少是耶稣原来的言辞,那么,每一个福音书的作者都将会被提到。难以令人信服的是,福音书的作者忽略了这些要点和基本教义,而忙碌于耶稣生平中的细枝末节。
此外,为何以术语“父”提到神,在《马可福音》中仅有4次,可是在《约翰福音》中竟然出现了173次?最明显的演绎来自这些统计数字,超过了马可和约翰的生活时期,具有传统的演变和发展。在马可的福音书中记载,耶稣讲神为“神”,而30年后,当约翰写他的福音书时,在同一件事上耶稣称“神”为他的“父”。
在最早的四福音书中,耶稣就显得非常人性和具有先知的特点。然而,在最后的福音书里,他便显出更加的神性和肖像化。
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马可的福音书被早期教会相当忽视。它很少被抄写,传教士也很少提到它,仅仅是在教堂集会和服务时偶尔读起。
如前所述,约翰福音的作者不是唯一一个篡改耶稣言辞者,马太和路加也不满意马可在他的福音书中对耶稣的描写,而以各种方式放大对耶稣的赞美。当我们将《马可福音》、《马太福音》和《路加福音》(即共观福音书)排列在一起,并彼此之间进行比较,我们会发现其故事和演讲是从一个福音书修改为另一个福音书的。
发现真实的耶稣(3/6):经文比较(一)
- 由 I.多米尔
- 发布时间 12 Nov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12 Nov 2012
- 打印: 204
- 查看: 32,651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以《马太福音》为例,我们注意到马可之后的福音书反复地更改故事情节,如下方式:
1)他们常附着“神的儿子”称呼耶稣。
2)他们常附着“父”称呼神。
3)他们夸大耶稣的奇迹。
4)他们掩饰了耶稣的局限性。
5)他们称呼耶稣“主”。
6)他们代表人们向耶稣祷告。
7)他们用更多的知识描述耶稣。
8)模糊了耶稣与神之间的区别。
为了说明所发生的这种变化类型,我将对《马太福音》和《马可福音》之间的相似性和显著差异罗列出来。《圣经》学者们已经提到了如下差异,并对《马太福音》的改动做了阐述。
最大的诫命(《马可福音》12:28-35,《马太福音》22:34-40)
《马可福音》12:28-35 |
《马太福音》 22:34-40 |
28有一个文士来,听见他们辩论,晓得耶稣回答得好,就问他说:“诫命中哪是第一要紧的呢?” 29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以色列啊,你要听,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30你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爱主你的神。’ 31其次,就是说:‘要爱人如己。’再没有比这两条诫命更大的了。” 32那文士对耶稣说:“夫子说,神是一位,实在不错;除了他以外,再没有别的神;33并且尽心、尽智、尽力爱他,又爱人如己,就比一切燔祭,和各样祭祀好得多。” 34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对他说“你离神的国不远了。”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再问他什么。 |
34法利赛人听见耶稣堵住了撒都该人的口,他们就聚集。35内中有一个人是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 36“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呢?”37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38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39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40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
* 所有经文引用均来自新国际版圣经(NIV)。
在《马可福音》中,有一个文士问耶稣,哪是第一要紧的。耶稣回答说,第一要紧的,就是说,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听到耶稣的回答,那文士同意耶稣,即相信神是一位,是第一要紧的。耶稣见他回答得有智慧,就告诉他,他离神的国不远了。
在《马太福音》中,爱神成为最大的诫命,至于神是一个,并没有提及。
富有的年轻统治者(《马可福音》10:17-19,《马太福音》19:16 - 20)
《马可福音》 10: 17-19 |
《马太福音》 19: 16-20 |
17耶稣出来行路的时候,有一个人跑来,跪在他面前,问他说:“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才可以承受永生?” 18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19诫命你是晓得的,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不可亏负人,当孝敬父母。” |
16有一个人来见耶稣说:“夫子(有古卷作“良善的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才能得永生。” 17耶稣对他说:“你为什么以善事问我呢?只有一位是善的(有古卷作“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以外,没有一个良善的。”)。你若要进入永生,就当遵守诫命。” 18他说:“什么诫命?”耶稣说:“就是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作假见证; 19当孝敬父母,又当爱人如己。” |
将这两个放在一起聆听,你不会发现任何差异,这正是所发生的事。当你读完《马太福音》,然后读《马可福音》之后再读《路加福音》,你不记得读是哪一个福音书。读者认为所有三福音书说的是一模一样的事情。然而,当我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时,我们就会发觉,福音书的作者都可以使用对他们有利的这个信息,并教诲他们想要讲道的论点。
在以上的论述中,开始有一个人与耶稣的交谈被马太更改。在《马可福音》中,那人称呼耶稣“良善的夫子”。耶稣温和地斥责:“你为什么称我是良善的?除了神一位之外,再没有良善的。”再一次,马太试图修改这一段节文。首先,他以“善事”替代了那人的最初的提问,而以宾语放置。
《马可福音》:“良善的夫子,我当作什么事……?”
《马太福音》:“夫子,我该作什么善事……?”
最后,这种尴尬的事实:耶稣斥责那个人称呼他良善的,而马太更改了马可的第二句,于是留下的是耶稣没有任何的机会拒绝,回答暗含的是,他不是良善的。然而这样做,马太致使他的经文缺乏一致性,似乎表明耶稣不明白这一问题。
发现真实的耶稣(4/6):经文比较(二)
- 由 I.多米尔
- 发布时间 12 Nov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12 Nov 2012
- 打印: 267
- 查看: 29,601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苦干的无花果树(《马可福音》11:12-25,《马太福音》21:12-22)
《马可福音》 11: 12-25 |
《马太福音》 21: 12-22 |
12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耶稣饿了。13远远的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14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门徒也听见了。 15他们来到耶路撒冷。耶稣进入圣殿,赶出殿里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16也不许人拿着器具从殿里经过。17便教训他们说:“经上不是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万国祷告的殿’吗?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18祭司长和文士听见这话,就想法子要除灭耶稣,却又怕他,因为众人都希奇他的教训。 19每天晚上,耶稣出城去。 苦干的无花果树 20早晨,他们从那里经过,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21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就对他说:“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 22耶稣回答说:“你们当信服神。23我实在告诉你们,无论何人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他若心里不疑惑,只信他所说的必成,就必给他成了。 24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 25你们站着祷告的时候,若想起有人得罪你们,就当饶恕他,好叫你们在天上的父,也饶恕你们的过犯。 |
12耶稣进了 神的殿,赶出殿里一切作买卖的人,推倒兑换银钱之人的桌子,和卖鸽子之人的凳子;13对他们说:“经上记着说:‘我的殿必称为祷告的殿;你们倒使它成为贼窝了。’” 14在殿里有瞎子、瘸子到耶稣跟前,他就治好了他们。 15祭司长和文士,看见耶稣所行的奇事,又见小孩子在殿里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就甚恼怒, 16对他说:“这些人所说的,你听见了吗?”耶稣说:“是的。经上说:‘你从婴孩和吃奶的口中,完全了赞美的话。’你们没有念过吗?” 17于是离开他们,出城到伯大尼去,在那里住宿。 无花果树苦干了 18早晨回城的时候,他饿了;19看见路旁有一棵无花果树,就走到跟前;在树上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就对树说:“从今以后,你永不结果子。”那无花果树就立刻枯干了。 20门徒看见了,便希奇说:“无花果树怎么立刻枯干了呢?” 21耶稣回答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有信心,不疑惑,不但能行无花果树上所行的事,就是对这座山说:‘你挪开此地,投在海里!’也必成就。22你们祷告,无论求什么,只要信,就必得着。” |
在马可的版本里,耶稣远远地看见一棵无花果树,就往那里去,寻找果实。由于它还没有到合适的季节,所以在树上没有发现任何的食物。当耶稣犯了这个可以理解的人为的错误后,他还是诅咒那棵善树。至于马太,他则删除了有关不合适的季节的消息,因为这可能意味着,耶稣没有任何正当理由而毁坏一棵树。《马太福音》让读者认为,那棵树永不结果子,因此,该毁坏。
此外,在《马可福音》中,第二天门徒发现那棵树已苦干。然而,在《马太福音》中,这棵树苦干立刻表现出耶稣的力量和门徒的希奇。与此同时,马太对其它的节文做了重大改变,例如,在《马可福音》中提到“万国祷告的殿”,而《马太福音》省去了“万国”来满足他的犹太人的读者群。
患病的女人(《马可福音》5:25-34,《马太福音》9:20-22)
《马可福音》 5: 25-34 |
《马太福音》 9:20-22 |
25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26在好些医生手里受了许多的苦,又花尽了她所有的,一点也不见好,病势反倒更重了。27她听见耶稣的事,就从后头来,杂在众人中间,摸耶稣的衣裳; 28意思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29于是她血漏的源头立刻干了,她便觉得身上的灾病好了。 30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就在众人中间转过来,说:“谁摸我的衣裳?” 31门徒对他说:“你看众人拥挤你,还说‘谁摸我’吗?” 32耶稣周围观看,要见作这事的女人。33那女人知道在自己身上所成的事,就恐惧战兢,来俯伏在耶稣跟前,将实情全告诉他。 34耶稣对她说:“女儿,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你的灾病痊愈了。” |
20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繸子;21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22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
在《马可福音》书中,那女人摸耶稣的衣裳,就痊愈了。耶稣顿时心里觉得有能力从自己身上出去,并意识到有人摸了他的衣裳,但他不知道这种能力去往哪里,谁又摸了他的衣裳。虽然那女人已经痊愈了,在《马可福音》中,耶稣仍在试图找出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是更加的强大。他立刻知道谁摸了他,耶稣说了之后那女人就痊愈了,似乎疗愈力量一直等待耶稣的命令。
发现真实的耶稣(5/6):经文比较(三)
- 由 I.多米尔
- 发布时间 12 Nov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12 Nov 2012
- 打印: 282
- 查看: 31,276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彼得的自白(《马可福音》8:27-30;《马太福音》16:13-17)
《马可福音》 8: 27-30 |
《马太福音》 16: 13-17 |
27耶稣和门徒出去,往该撒利亚腓立比的村庄去。在路上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 28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 29又问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 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 30耶稣就禁戒他们,不要告诉人。 |
13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我人子是谁(有古卷无“我”字)?” 14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 15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 16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 神的儿子。” |
彼得实际上说的是什么?
《马可福音》:“你是基督。”
《马太福音》:“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
许多《圣经》注释认为,在此《马太福音》以耶稣之口额外添加了这一句。(《新耶路撒冷圣经》,第34页)
拿撒勒人耶稣的排斥反应(《马可福音》6:1-6,《马太福音》13:53-58)
《马可福音》 6:1-6 |
《马太福音》 13:53-58 |
1耶稣离开那里,来到自己的家乡;门徒也跟从他。2到了安息日,他在会堂里教训人。众人听见,就甚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些事呢?所赐给他的是什么智慧?他手所作的是何等的异能呢? 3这不是那木匠吗?不是马利亚的儿子,雅各、约西、犹大、西门的长兄吗?他妹妹们不也是在我们这里吗?”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 4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亲属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5耶稣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不过按手在几个病人身上,治好他们。6他也诧异他们不信,就往周围乡村教训人去了。 |
53耶稣说完了这些比喻,就离开那里, 54来到自己的家乡,在会堂里教训人,甚至他们都希奇,说:“这人从哪里有这等智慧和异能呢?55这不是木匠的儿子吗?他母亲不是叫马利亚吗?他弟兄们不是叫雅各、约西(有古卷作“约瑟”)、西门、犹大吗? 56他妹妹们不是都在我们这里吗?这人从哪里有这一切的事呢?”57他们就厌弃他(“厌弃他”原文作“因他跌倒”)。耶稣对他们说:“大凡先知,除了本地本家之外,没有不被人尊敬的。” 58耶稣因为他们不信,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
正如你所看到的,马可的版本描述,耶稣是无能为力地面对不信,无法做任何奇迹。《马太福音》更改了马可的版本,解决了这一问题。
《马可福音》:“就在那里不得行什么异能……”
《马太福音》:“……就在那里不多行异能了。”
学者们还提到,马太想避免描述耶稣为木匠,因此更改了该句,这种经常性的人为操作,是希腊罗马世界所谓的精英们的一贯特点。
耶稣治病(《马可福音》1:32-34,《马太福音》8:16-17)
《马可福音》 1: 32-34 |
《马太福音》 8: 16-17 |
32天晚日落的时候,有人带着一切害病的,和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 33合城的人都聚集在门前。34耶稣治好了许多害各样病的人,又赶出许多鬼,不许鬼说话,因为鬼认识他。 |
16到了晚上,有人带着许多被鬼附的来到耶稣跟前,他只用一句话,就把鬼都赶出去;并且治好了一切有病的人。 17这是要应验先知以赛亚的话,说: “他代替我们的软弱,担当我们的疾病。” |
在《马可福音》中,耶稣治好了许多,而在《马太福音》中,耶稣治好了一切!
耶稣的母亲和弟兄(《马可福音》3:31-35,《马太福音》12:46-50)
《马可福音》 3: 31-35 |
《马太福音》 12:46-50 |
31当下,耶稣的母亲和弟兄来站在外边,打发人去叫他。 32有许多人在耶稣周围坐着,他们就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在外边找你。” 33耶稣回答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 34就四面观看那周围坐着的人,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35凡遵行神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
46耶稣还对众人说话的时候,不料他母亲和他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他说话。 47有人告诉他说:“看哪!你母亲和你弟兄站在外边要与你说话。” 48他却回答那人说:“谁是我的母亲?谁是我的弟兄?”49就伸手指着门徒说:“看哪!我的母亲,我的弟兄。 50凡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就是我的弟兄姐妹和母亲了。” |
在这里,马太把耶稣讲话中的“神”改为了“父”,以支持之后的有关耶稣和神的发展思路。
在海面上走(《马可福音》6:45-52,《马太福音》14:22-33)
《马可福音》 6: 45-52 |
《马太福音》 14: 22-33 |
45耶稣随既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伯赛大去,等他叫众人散开。46他既辞别了他们,就往山上去祷告。 47到了晚上,船在海中,耶稣独自在岸上。48看见门徒,因风不顺,摇橹甚苦。夜里约有四更天,就在海面上走往他们那里去,意思要走过他们去。49但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以为是鬼怪,就喊叫起来。50因为他们都看见了他,且甚惊慌。 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51于是到他们那里上了船,风就住了。他们心里十分惊奇。52这是因为他们不明白那分饼的事,心里还是愚顽。 |
22耶稣随即催门徒上船,先渡到那边去,等他叫众人散开。23散了众人以后,他就独自上山去祷告。到了晚上,只有他一人在那里。24那时船在海中,因风不顺,被浪摇撼。 25夜里四更天,耶稣在海面上走,往门徒那里去。 26门徒看见他在海面上走,就惊慌了,说:“是个鬼怪!”便害怕,喊叫起来。 27耶稣连忙对他们说:“你们放心!是我,不要怕!” 28彼得说:“主,如果是你,请叫我从水面上走到你那里去。” 29耶稣说:“你来吧。”彼得就从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稣那里去;30只因见风甚大,就害怕,将要沉下去,便喊着说:“主啊,救我!” 31耶稣赶紧伸手拉住他,说:“你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疑惑呢?” 32他们上了船,风就住了。 33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说:“你真是神的儿子了。” |
注意以下马太从马可上更改和添加的:首先,由于特殊的地理困难他省略了伯赛大。其次,在《马太福音》中彼得敬称耶稣为“主”。第三,门徒敬拜耶稣,最终他们都供认耶稣是“神的儿子”。
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滚雪球一样,耶稣的消息越滚越大,越滚越好。上述短文说明了《马太福音》修改耶稣的讲话,致使耶稣被称为“主”。事实上,主并不一定指神。但在后期的基督教思想中,它完全确指这个意思。《马太福音》无意中将耶稣提升到了神的地位。
发现真实的耶稣(6/6):结论
- 由 I.多米尔
- 发布时间 19 Nov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19 Nov 2012
- 打印: 197
- 查看: 29,414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由上述讨论,另一个问题出现了。我们怎样才能相信马可所呈现的所有关于耶稣的历史是真实的?众所周知,当今的所有福音书既不是耶稣书写的,也不是他口述的。最早的福音书——《马可福音》,写于约公元65年到70年。因此,从耶稣擢升到第一本福音成书,之间有一个时间差,大约35-40年的间隔。
如前所述,马可并没有亲历过耶稣的生活,也没有明确地显示早期的教会有过耶稣箴言的记录。所以,这一间隔不得不引起重视。在这段时间里,耶稣的惯例正在形成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版本的福音书开始在不同的社区流传。
此外,需要强调的是,福音书的作者不仅仅是惯例的记录者。就像其他福音书的作者一样,马可同样编辑素材,加工制作和修改他所使用的这些惯例。像其他的作者一样,他没有试图制作一个确凿的耶稣传记。他们关心的只是将现成的材料通过加工制作,以最佳的形式服务于他们的教堂, 以反映出他们对耶稣的个人理解,而不是耶稣原有的教导。在修复耶稣的言行时,或许以后来的福音书作者的解释为蓝本。但耶稣与福音书出现之间的时期具有很大的争议。
因此,试图发现历史上真实的耶稣,我们将不得不翻开所有耶稣故事背后的演变。我们必须找出福音书书写之前的耶稣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当我们研读福音书时,我们看到耶稣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演化,耶稣的人性越变越大,越来越好,耶稣被赋予了更多的知识和更强大的力量,直至在许多会议和争辩之后,并最终在公元325年的尼西亚会议上,耶稣被正式宣布为神。随着时间的推移,耶稣从一位犹太木匠和安拉的使者,转化成为了三位一体中的第二位。而这是他永远不会同意的事。
然而,并不都已绝望。甚至今日,如果有人想知道耶稣真实的历史,那么他们可以做到。安拉是至仁至慈的,继耶稣之后,安拉再一次派遣一位使者,带着他原始的消息,而这一信息未受任何的污染和篡改。
在这最后的消息中,安拉谕示我们,耶稣即先知尔撒,只是安拉的仆人和使者,耶稣带着安拉的奇迹离世,他是由一位纯贞的少女所生,并将在世尽之时返回。
在《古兰经》中,安拉指示基督徒:
“信奉天经的人啊!你们对于自己的宗教不要过分, 对于真主不要说无理的话。麦西哈·尔撒——麦尔彦之子,只是真主的使者,只是他授予麦尔彦的一句话,只是从他发出的精神;故你们当确信真主和他的众使者,你们不要说三位。你们当停止谬说,这对于你们是有益的。真主是独一的主宰,赞颂真主,超绝万物, 他绝无子嗣,天地万物只是他的。真主足为见证。”(《古兰经》4:171)
添加评论